教育孩子的各類書籍汗牛充棟,但是記者從自身不多的經驗,結合一些專家意見發(fā)現,教育孩子過程中,耐心、溝通和誠信,三者缺一不可,越早使用這三大法寶,孩子們將會越早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思維習慣,更好地適應社會。
不少教育學家指出,開發(fā)孩子大腦的思維一定要抓緊0--3歲的黃金時段。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相對于學前教育而言,0--3歲的早期教育顯得非常重要。而這種教育主要不是培養(yǎng)孩子能掌握多少字詞,多少本領,而是鼓勵孩子多想,多創(chuàng)造,并通過學習簡單語言與大人分享這種思維的快樂。孩子們看世界與我們大人看到的同樣的事物,感受往往大相徑庭。與孩子交往要有耐心,從孩子角度多揣摩他們的感受,甚至需要重新喚起我們心中久已熄滅的那份童真。記者就曾在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在許多局外人圍觀指點下,在一個地下商場門口的電梯上往返47趟,讓孩子在其間的燈海里插上幻想的翅膀,使她那份彌足珍貴的童真和想象力得到充分拓展。如果不從孩子角度感受,往往會粗暴干涉孩子:“那有啥看頭,不就幾盞破燈嗎?”
專家還指出,對于6歲以前的學齡前兒童而言,溝通主要在孩子和家長之間進行,其次是孩子和幼教老師之間,方式主要有講故事、唱兒歌,以及孩子感受某件事情的總結。講故事、唱兒歌等方式與母親發(fā)生的概率大些,但是與孩子總結做某件事情的感受,父親要承擔更多責任,因此父親可以更多幫助孩子樹立自信、自立、拼搏等意識,以及培養(yǎng)孩子對社會的責任感。如果溝通少,連孩子的話也不明白,何談在孩子心目當中建立對家長的充分信任呢?記者曾把女兒發(fā)出要尿尿的信號,錯誤理解為要買鳥鳥,導致孩子尿急尿了褲子,雖然這是小事,但是充分說明溝通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專家還指出:“大人和孩子的代溝是由一系列誤解導致雙方對同一事物的相反理解后造成的。長期對不同的事物產生誤解,最后造成代溝,歸根到底是缺乏有效溝通造成的。”
最后一個法寶是誠信。我們的國家正在鼓勵建立誠信社會,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同樣需要本著誠信的態(tài)度。不少教育專家說,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都會去模仿。因此,你要求孩子不抽煙,你首先不要抽煙;你要求孩子說話算數,你對孩子首先要說話算數。如果確實無法實現對孩子的承諾,一定要向孩子解釋原因。這樣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才能對誠信的重要性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