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學校概況 > 五山文化建設
      五山故事
      發(fā)布時間:2018-01-09 字體:[ ] 瀏覽次數(shù):

      引言

      故事,是人類對歷史的記憶,它記敘和傳播著社會的文化傳統(tǒng)與價值觀念,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構(gòu)建著社會的文化形態(tài)。南通的五山的形成距今已有3.5億~4億年的歷史。五山從古至今都流傳著很多故事,至今仍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澎湃著感人的生命張力。這些故事中蘊含著歷史文化、理想信念、價值觀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識等豐富內(nèi)容,具有精神娛樂、知識傳播和教化啟蒙三重作用,不僅給人以知識和智慧,也給人以啟迪和力量;不僅傳播著社會價值理念,也構(gòu)建著美好的精神家園。

      我們的祖國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蘊,縱觀中華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們的祖先講著“女媧補天”的故事,開創(chuàng)了華夏民族的創(chuàng)世紀元,而我們的五山也擁有“山秧子”、“五山鎮(zhèn)金鱉“的故事,講述著它的悠悠歷史起源,再從“石龜上的狼山”“秦始皇游劍山”“軍山金人”等許許多多的傳說傳承著我們五山樸素的文化血脈。

      五山雖非崇山峻嶺,但因其位于右江左海之地,歷來為兵家所矚目,系人民之安危,從而涌現(xiàn)出來了很多優(yōu)秀的人才薈萃于此。有抗倭英雄曹頂,黃朝飏的“軍山農(nóng)民起義”等等,還吸引的文人雅士留下了諸多詩詞佳句,駱賓王這位才子便駐足于此。張謇作為開創(chuàng)實業(yè)第一人,在五山也曾留下豐功偉績。這些故事,始終伴隨著我們的人民走向成熟,讓我們的五山更強大,散發(fā)它獨具的魅力。

      人類沒有故事將會平淡無奇,世界沒有故事將會索然無味。讓我們把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講下去,傾訴更多五山的精彩。

       

      一、神話傳說

      五山鎮(zhèn)金鱉

      山秧子

      大圣借狼山

      支云塔為何只有五層

      秦始皇游劍山

      石龜上狼山

      狼山?jīng)]后壁

      軍山金人

      軍山神鐘

      擔塔的扁擔

      江海神祠

      鑒真遇險狼五山

      二、名人薈萃

      駱賓王詠詩

      黃朝飏造反

      紅英抗租

      曹頂——曹公祠和倭子墳

      胡長齡——狼馬見君王

      陳實功——夢贈神醫(yī)刀

      張謇——治水濟世人

      三、民間小故事

      十五貫

      仙人洞

      鰣魚游不過焦山

      掛天燈

      法空伏蟒

      望仙橋

      五山鎮(zhèn)金鱉

      洪荒年代,東海沙洲沉沒了,昆侖山上的仙鶴童子很傷心,算來東海沙洲還是她的衣胞之地。往年蘆葦蕩里,水縣草嫩,魚蝦穿梭,追逐嬉戲,是塊魚豐蝦肥,吃喝不愁,便于仙鶴棲歇的寶地,這怎不叫仙鶴童子心急如焚,焦慮萬分呢?

      仙鶴童子正百感交集之際,忽然想到瑤池百寶山上的神土——息壤。只要息壤撒到哪里,哪里就能夠變成風光秀麗、生機盎然的綠洲。于是仙鶴童子不辭勞苦,飛到瑤池仙界,偷偷啄了盤子大塊息壤,又匆匆忙忙朝這塊已經(jīng)沒影兒的東海沙洲飛來,飛呀,飛呀,越過三道鋼風灣、三道劍風巖、三道鐵峰巒,還有九道黑雨墨云的壑谷,歷經(jīng)千辛萬苦,跋涉十萬八千里,才飛到東海沙洲的上空,嘴里銜的息壤只剩下巴掌大一塊了。

      這時,仙鶴童子已經(jīng)筋疲力盡,奄奄一息,還不曾找到尚可落腳的地方。只見波濤滾滾,一眼望不到邊。仙鶴童子傻了眼,飛呀,轉(zhuǎn)呀,忽然在浪濤中出現(xiàn)黑乎乎的一個龐然大物。原來是面熟的金鰲。仙鶴童子就一頭朝金鰲背脊上栽去,豈料尖喙一松,所銜的息壤不曉得掉到哪里去了。

      金鰲游得情趣正濃,仙鶴童子銜的那塊息壤掉在它背上,它還以為是鳥屎,沒有在意,就一個猛子扎到濤浪之中。仙鶴童子哪敢再尋息壤,當機用盡最后力氣,朝昆侖山飛去。

      息壤沾在金鰲背上,就不斷地朝四周延伸擴大。起初,金鰲還不曾理會,沒隔多久,金鰲就覺得脊背上像掛上了石塊,而且越來越重,幾乎壓得它喘不過氣來。它并不曉得背上所沾的是息壤,還以為是什伲龐然大物在戲弄它,于是怒睜笆斗大的雙眼,瞅來瞅去,想顛身將“怪物”掀掉,七顛八顛,顛得筋疲力盡,息壤早在背脊上生了根,紋絲不動。金鰲急了,猛顛狂掀,百丈高的驚濤震得大地也隨著顫抖,“轟隆隆”巨響,一直傳到仙鶴童子的耳朵里。

      仙鶴童子猛然想起息壤之神奇,即時又飛回東海沙洲,只見息壤神土已經(jīng)漲擴到縱橫數(shù)十里,像一座東海中浮懸漫游的仙山,在左右搖晃地浮動。他再仔細一看,是金鰲在動。仙鶴童子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已見到未來的綠洲;擔憂的是:金鰲野性很大,倘若再將剛長起的綠洲掀沉,那么往返瑤池偷息壤,豈不前功盡棄了。
         仙鶴童子曉得自己與金鰲都發(fā)是難以取勝的,只好火速求得壽星仙翁,委派了大圣力士,一肩挑上五座小山,壓在金鰲身上,金鰲直沉海底。
         東海沙洲雖然重現(xiàn)了綠洲,因金鰲在海底,迄今在江海平原上,東海沙洲一帶地勢仍然是比較低洼,每逢漲潮或暴雨之后,往往變成一片汪洋澤國。

      山秧子

      南通市南郊,長江邊上,挨排兒五座小山崗,從東往西,依次是軍山、劍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其中狼山名氣頂大,面對萬里長江,上有古塔支云,更有大圣菩薩,香火十分旺盛,這里山青水秀,景色迷人,自古以來,凡到過狼山的人,沒有一個不說好。

      海角江頭,走馬平原,哪來的這五座小山頭呢?說起來也許你會發(fā)笑,但信不信由你,反正從老祖宗起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的。
        九天之上,有位玉皇大帝,一天心血來潮要新造一座天宮。無奈天上山峰太多,礙手礙腳,玉帝便召集各路神仙前來議事,要大家獻計獻策,把山峰搬走,騰出地方,建造宮殿。各路神仙你看我,我看你,半天沒有一個人開口。 為什么?原來他們各人心懷鬼胎,都怕山峰搬到自己的地界上,占了自己的地盤,所以一個個裝聾作啞,一言不發(fā)。玉帝龍顏不悅,指名道姓要太白金星先說。金星素來老謀深算,眼珠一轉(zhuǎn),便是個主意。他摸著白胡子,搖頭晃腦說道:“依老臣之見,何不把這些山峰搬往下界,填平東洋之海。既有了空地,又免得年年水患、百姓叫冤?!北娚裣梢宦?,心領神會,齊聲叫好,都說:“這真是一舉兩得?!闭l知東海龍王不依,率領四海龍兄龍弟、龍子龍孫叩頭奏本,說道:“金星老兒使壞心,填了大海,叫我等何處安身,萬千水族又怎生活命?”公說公理,婆說婆理,爭執(zhí)不休,吵得玉皇大帝耳煩心躁,于是下令山神,要他把三萬六千山峰,統(tǒng)統(tǒng)搬到下界,一律不準丟在海中,限期七日,不得誤事。山神訴苦道:“山峰太多,期限又緊,小神法力不濟,請派諸神仙助我一臂之力?!庇竦壑鹬概蓳窳κ?、挑水將軍協(xié)助。
        這擔柴力士、挑水將軍, 一個是掌管樹木的,一個是調(diào)遣河水的,搬山之事本是外行,但又不敢違抗玉皇圣旨,只好硬著頭皮干這份苦差,心中十二萬分的不愿,滿腹怨氣全朝山神身上發(fā)作。三位神仙出了宮門,一路上嘰嘰咕咕,吵吵鬧鬧,耽擱了不少工夫。等到了那里一看,大大小小山峰無數(shù),不知從哪里下手才好。擔柴力士、挑水將軍又故意為難,一個要朝東,一個要往西,急得山神搓手跺腳,眼淚汪汪,不知賠了多少笑臉,說了幾籮好話,總算商議好了,先把最高最大的山峰搬往西方。因為如來佛性喜幽靜,有了大山遮隔,凡人無法前往,便于安心養(yǎng)性、定神念經(jīng)。三位神仙背的背,擔的擔,日夜不歇,來往奔波,好容易把大山搬完。如今西方山多高大,原因就在于此。搬完大山,再搬中山、小山,算算時間,已經(jīng)過了五天,限期快到,三人不敢怠慢,分頭行動,隨手把大大小小山頭丟放各處,弄得人間山峰雜亂,東一座,西一座。到了第七天,天上的山峰到底搬完了,留下一片平坦云海,此時三位神仙早已汗流浹背,筋疲力盡,硬是打足精神到天宮向玉帝完差交旨。三人來到宮外,發(fā)現(xiàn)時間尚早,宮門未開,便倚在門外喘氣休息。突然山神發(fā)現(xiàn),宮門兩側(cè),還有十二棵小草模樣的山秧子未搬,估計是慌忙之中沒有在意,如今山秧子正在拼命往上長,用不了幾天又會變成大山,到時候定會遭受玉帝責怪??纯瓷铣瘯r間快到,三人心急火燎,手忙腳亂,將十二棵山秧子拔出,束成一捆,山神一肩挑起,對擔柴力士、挑水將軍說道:“煩你二位,前后照顧,時間緊迫,只有就近丟在東海算了?!绷κ空f:“不行,將來山秧長大,阻了海路,東海龍王要告狀的。”將軍也道:“那就丟在東海邊上吧,眼下完差交旨要緊,管它什么將來不將來!”方言罷,三人慌慌張張上路,來到東海邊上。山神疲乏已極,一著地便將擔子撂下,誰知用力過猛,束繩崩斷,一頭的六棵山秧,五棵落在海里,一棵滾到對岸;另一頭六棵,更是散落四處。這十二棵山秧子,落地生根,想撿也來不及了,再一看時間已到,玉帝就要上朝,三位神仙哪敢逗留,趕緊駕起云頭,上天復旨去了。
        這落在東海邊上的十二棵山秧子,后來都長成了山。那掉進海水里的五棵,就是現(xiàn)在南通的狼山、軍山、劍山、馬鞍山、黃泥山,統(tǒng)稱“狼五山”。滾到對岸去的,是江南的福山,另一頭的六棵山秧子,落處比較分散,這就是通州境內(nèi)的張芝山、九華山、觀音山、鐘秀山、云臺山,還有一棵,落到了如皋西鄉(xiāng),現(xiàn)在的靖江縣境內(nèi),獨根獨苗,孤孤單單,人們就叫它孤山。
        再說狼五山在海里生根,不幾年長出了海面,越長越大,慢慢與陸地連成一片。東海龍王見狼山占據(jù)了他的地盤,懷恨在心,趕上天宮,告了山神等人一狀。幸好當時正值新的天宮落成,玉帝高興之時,倒也沒有過多責怪山神,命他下凡將十二座山秧的山根鑿斷。從此通州的這些不再長高長大,幾千萬年過去,依然是一些土石小山,由于挑水將軍的汗水滴在山上,至今未干,所以五山石壁縫中時時有泉水流出,千年不涸;又因擔柴力士匆忙之中,把衣服上粘著的許多樹種、草籽撒在土內(nèi),五山之上才得樹木蔥籠,綠草如茵。

       

      大圣借狼山

      大圣聽說通州有個好地方,心中高興,便來到五山地界。他四周轉(zhuǎn)了一圈,果見這里山色青翠,古柏長綠,奇花異草,溪水潺潺,只因老白狼精在此作怪,弄得荒涼冷落。他決心將這些害人的精怪趕走,在此定居。大圣裝成個化緣的和尚,來到狼山腳下。老白狼精在山頂聽到木魚聲,趕忙下山,看見是個身披袈裟的和尚,胸口掛著大木魚,手拿槌兒敲個不停。白狼擋住大圣的去路,惡聲惡氣地說:“和尚止步,此山是我的地盤,你來做什伲?”大圣道:“來化緣的?!崩侠钦f:“這里無緣可化,到別處去吧!”大圣道:“天色已晚,先借塊地方給我住上一宿,明日一早趕路?!崩蔷南耄汉冒?!看這和尚生得細皮嫩肉,白白胖胖,倒可以給我當頓點心,飽飽肚皮,于是裝出笑臉說道:“你要多大個地方?”大圣說:“想借一衲之地?!崩侠蔷謫枺骸昂螢橐获闹??”大圣道:“只要讓我身上的這件袈裟鋪在地上,就足夠我打座入定了?!崩侠蔷纯呆卖牟淮螅阋豢诖饝溃骸昂谜f,好說,一言為定?!贝笫ヒ驳溃骸罢f話算數(shù),不得反悔?!闭f著,他脫下袈裟,往空中一拋,剎時間,紅光滿天,金星閃爍,像朵五色祥云,飄到山頂,越變越大,眨眼工夫,就從山頂?shù)缴侥_,把個山團團罩住。老狼精嚇得象個呆子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大圣道:“老狼老狼,在此作惡不少,本應罰你死罪,姑念你修道千年,從今以后,你要改惡從善,到別處去安身修心。既然你把此山借給我了,也給你留個名吧,此后便叫狼山吧!”老狼精夾著尾巴乖乖地走了。從此以后,我們江北再沒有狼了。不過人們卻由此而流傳下這樣一句歇后語:“大圣菩薩借狼山——有借無還。”

       

      云塔為何只有五層

      很多很多年以前,狼山的開山老祖,在山頂建了座寶塔,從上到下,共十三層,高入九霄,支著云彩,故得名為支云塔。一年,東海龍王帶領蝦兵蟹將、龜丞鱉相,巡游長江,路經(jīng)狼山腳下。有個蝦兵頭目,看到狼山景致優(yōu)美,寶塔光耀生輝,心想在此修真養(yǎng)性,日后修成正果,便故意倒落隊伍,閃在礁石背后,待龍王遠去,奮力一跳,騰空而起,一下子落到寶塔頂上的大鐵缸中。正巧缸中有水,于是就在此安下身來,吸收日月精華,白天聽和尚念經(jīng),夜間拜北斗七星,不知過了多少春秋,修成一個有道行的蝦兒精,自封“龍蝦大仙”。這個蝦兒精到底不是正路貨色,不肯安守本分,經(jīng)常呼風喚雨,興妖作怪,坑害山下的四方百姓。他高興起來,就將長江水掀到岸上,淹死無數(shù)百姓;發(fā)起火來,又去吃人。年復一年,災情越來越重,死人越來越多,冤氣直沖羅宵寶殿。玉皇大帝命太白長庚查訪。

      金星老兒奉旨出宮,查清是東海神州,通州地界,狼山頂上,支云塔中千年蝦兒精作怪,于是回到天宮,向玉皇如此這般說了一遍。玉皇大怒,宣東海龍王上殿,狠狠斥責了一頓,怪他管教不嚴。東海龍王怎敢頂嘴,只好認錯。玉皇又下御旨,要雷公閃婆、風伯雨師到狼山除妖。眾神領旨,來到通州地界,各施神通,幾道閃光,照準支云塔頂;陣陣驚雷,直朝蝦兒精劈去,一下便將塔打掉五層。蝦兒精被霹靂擊中,跌落在第八層上面,昏死過去。雷公閃婆只當蝦兒精被擊死,即回天宮負旨去了。誰知蝦兒精修道千年了,加之未能擊中要害,只是昏迷,并未死去,不久便蘇醒過來。幸好同來的風伯雨師尚未離去,看到蝦兒精蘇醒過來,連忙施法,風伯鼓足神力,張口吐氣,一股烈風,從天而降,又將寶塔吹掉兩層,蝦兒精被吹上半天,又跌落下去,撞在山腳大石頭上,把山石撞得粉碎,撒的滿灘都是,蝦籽也散落在江頭灘尾。

      現(xiàn)在江邊的圓石子卵兒,就是蝦籽變的。據(jù)說后來有人在山上挖土,還能挖到蝦兒籽,這也是那時蝦兒精撒落下來的。蝦兒精被摔死了,不過從此以后,支云塔也就變成了五層的寶塔。

       

      秦始皇游劍山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微服私訪,到了通州。他登上狼山游玩,在山頂上遇到一個窮秀才,于是兩人閑談起來。
        乾隆皇帝是個好勝的人。他想難難這位秀才,便指手劃腳地說:“你看,這狼山的氣派真大呀!西邊,維揚郡遙遙相望,金焦二山鎖大江。滔滔西來水,從我腳下走;東邊,浩浩大海,波濤撲天而來,向我朝拜。我在江之尾,海之端,守住江海之門戶,宇宙大觀,盡入眼簾,天大地大,無大不大,再也沒有比我更大的了。你有什么感慨???”
        秀才一聽,分明是這位花花公子打扮的客家看不起自己。哼!你擺“大闊老”的架子,夸口說你大,我就不買你的帳。我秀才人窮志不窮,是個有骨氣的人。我的口氣比你還要大呢!
        于是,他隨口念道:“大江一滴硯池波,手執(zhí)焦山當墨磨,支云(即狼山頂上的支云古塔)凌空懸妙筆,青天能寫幾行多?!?br>  乾隆一聽,忙問:“你們通州人還有這么大的本事??!”
        “不瞞你說,當年孔夫子周游列國之時,也不敢到通州來賣弄文章呢!”
        “為什么?”
        “孔夫子游到東海里的瀛洲仙島,望見從通州紅草蕩里飛出來的雁群,一會兒排成‘人’字形,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他說:‘通州紅草蕩里飛起的大雁都識字,人更加精通文字了。’一嚇,就不敢來啦!”
        乾隆一聽,沒話說啦,只得拱拱手,低著頭,紅著臉兒下了山!

       

      石龜上狼山

      自從大圣菩薩趕走白狼之后,狼山上的香客和游人絡繹不絕,香火旺盛。

             城東儒學前,有一對石烏龜,它們閑的不耐煩了,便想到狼山去看看。公龜對母龜說:“狼山那么熱嘈,離這里又不太遠,我們也去看看眼界,好不好?”

             “我早有此意,這就走吧!”母龜應到。

             當晚,趁著淡淡的月光,兩龜一前一后,爬爬歇歇,爬了一通宵,才爬到半山腰。

             過去燒香的人都要天亮之前到狼山,以示對菩薩誠心。突然,一個香客發(fā)現(xiàn)了他們,大聲喊起來:“好大一對龜呵!”這一喊立即把許多香客引了過來,指手畫腳,議論紛紛。

             一傳十、十傳百,從半山傳到了山頂。這件事惹怒了大圣菩薩:“孽畜,如此放肆!”他立即下到了半山,不由分說舉杖便打。母龜嚇了一跳,沒有爬穩(wěn),骨碌碌從半山掉落山腳,跌得粉身碎骨。公龜膽大,死命抓住山石,讓大圣菩薩打。這一打不要緊,因為是菩薩的拐杖打的,所以就定在半山腰,再也不動了。如今,這支龜還在半山腰,上上下下,人人都能看見。

      狼山?jīng)]后壁

             鎮(zhèn)江金山寺的金山君,聽說狼山風景秀麗,非常羨慕,很想暢游一番。于是遠離寶座,來到通州地界,飽覽狼山景色。狼山君見遠道而來的老友,酒來茶往,熱情款待,異常周到。

      常言說:酒逢知己千杯少。狼山君和金山君,雖然海量,但是久久對酌,也添上幾分醉意,一時興起,就聚賭一場。哪曉得賭性一上,一賭就半月有余,還未分勝負。末尾,狼山君輸了,將狼山的后山抵算了賭金。

      金山君背著巖石,“和喲呵喲”本想馱回金山寺,不料半途中早已累得額角上汗珠直淌,心里覺得有些沮喪,倘若真的背回去,老太婆問及豈不要嚕蘇一頓!舉目朝下一看,已在江陰地界,就“撲通”將山石扔到地上。

      說起狼山君輸?shù)袅撕笊?。翌日眾弟子問及此事,狼山君有點內(nèi)疚,便含糊其辭地答道:“狼山?jīng)]了后壁,為著敬重遠道而來的朋友嘛!”

      嗣后,這件事不脛而走,江陰的老百姓也曉得了,境內(nèi)的小山崗是從狼山分斷而來的,所以就取名叫“斷山”。

      至今,南通的民間還流傳了一句“狼山?jīng)]后壁,敬重遠來人”的歇后語。

      軍山金人

      有一年,軍山腳下來了個識寶的外鄉(xiāng)人,在軍山旁邊的農(nóng)人家里轉(zhuǎn)了幾天。他看見了一家人家的石磥,就向那家主人說:“你這個石磥賣給我吧,你要多少錢,我給多少錢?!?/p>

      那主家一聽,心想,他要買我的石磥倒平常,為什么說我要多少錢,他就給我多少錢呢?難道我這條石磥還有別的什么出息嗎?就故意獅子大開口說:“我這條石磥要賣兩千銀子,你要嗎?

      外鄉(xiāng)人說:“好好,我買下來了?!?/p>

      主人說:“你這人傻了,我這石磥又不是金的,你把這許多銀子買去做什么呢?”

      外鄉(xiāng)人說:“你不問我不說,你既問了,我就不能瞞你,瞞了你雷要打頭的。你曉得,你們這軍山朝南的腳下有扇石門,石門里有八千個金人兒,只要拿你這個石磥去,往石門上撞三下,門就自動開了,就可以得到金人兒了?!?/p>

      主人一聽,連忙說:“哎,不賣了,不賣了,我要自己拿去開門了?!?/p>

      外鄉(xiāng)人見那人不肯把石磥賣給自己,只好拉倒,又到別的地方去識寶了。

      第二天,那農(nóng)人就拉起了石磥,跑到軍山朝南的山腳下去撞石門。三下一撞,那石門果然自動開了,只見門里金光閃閃,一會兒就看見好幾個和平常人一樣高大的金人兒,都是戴的官帽,穿的龍袍,跑了出來。那農(nóng)人一看嚇得魂不附體,掉頭就溜。結(jié)果金人把農(nóng)人的石磥滾到石門里去了。石門又重新關了起來。據(jù)說,要想再把石門開,除非搓一根左手繩圍軍山繞一圈,再用一根沒結(jié)疤的蘆柴去撞門,否則就再也開不開了。

      擔塔的扁擔

      狼山邊上,有個圩塘,住的全是外鄉(xiāng)逃荒躲債來的窮人:有做手藝的,有做小本生意的,真是“敲鑼賣糖,各做各行”。其中有個人家 ,父子四人都做木匠,可是哪有那么多木工活好做?于是,老木匠想了個法子——做扁擔賣。他們手藝精,做出來的扁擔又經(jīng)看又耐用。平擔、翅擔,刨得精光锃亮,上肩挑東西,像輕了幾十斤。

      老木匠父子做扁擔出了名,上門來買的人越來越多。有個外鄉(xiāng)人家娶媳婦,挑嫁妝要用扁擔。這個人是個老迷信,忌諱特別多。扁擔不準用桑樹,因為“?!弊趾汀皢省弊滞?,不吉利;他也不肯用楊樹,說“楊”字諧音“揚”,“風風揚揚”,不穩(wěn)重。到底用什么材料,自己也說不清。他找到老木匠出了這么個難題。老木匠笑著說:“這有何難,就用榆樹吧?!坝堋焙汀坝唷蓖簦页S杏?,年年有余,吉慶有余呀!那人高興得嘴都合不攏,立即付錢,要定打八條。老木匠到處找呀找呀,找來找去,只找到七根榆樹扁擔料。眼看約定的日子快到了,大兒子對爹說“古戲上還興個貍貓換太子,我呢就用鬼頭楊代一代吧。”說罷,就動手做了條“鬼頭楊”樹的扁擔,看上去和其他七條沒有兩樣。到了約定的那一天,人來拿扁擔,一條條瞄了又瞄,試了又試,軟硬適中,著實滿意,雖說是爺兒四個做的,看上去竟像出自一個人之手。那人高高興興地走了,走不多遠,聽見老木匠在后面喊,跑得上接不接下氣??腿藛枺骸拔义X已給了,不少分文。你追我做什么?”老木匠說:“你買的這八條扁擔中有一條不是榆樹的,是我兒子做的,我怕挑嫁妝時吃不消,斷了,摔壞瓷器家伙,心上想想不安,特地用這條祖?zhèn)鞯挠軜浔鈸鷣頁Q掉?!蹦侨烁屑とf分,回去后到處傳揚老木匠為人誠篤、講信用,做的扁擔貨真價實不摻半點假。這樣一來,老木匠的名氣越來越大,越傳越遠,竟出了通州地界,外鄉(xiāng)縣不少人專程來找他買扁擔。

      一天,來了個白胡子老爹,說的外地口音,開口就要定做一百條上等扁擔。老木匠以為自己耳朵不靈,聽錯了,問:“老公公,你要那么多扁擔做什么?”白胡子老爹說:“有用唄,你要是不放心,我先付一半錢做定金。說話算數(shù),不賒不欠,現(xiàn)錢交易。你到底做不做?”雙方談妥,一個月后取貨。

      這樣的大主顧,老木匠平生還是第一次碰上。爺兒四個精選上等木料,劃鋸出坯,精工細作,整日忙得一身黑汗,飯也沒工夫煮,覺也沒時間睡。到第二十九天夜里,總算做完了。一百條扁擔,根根硬嶄,條條結(jié)實。第二天大早,白胡子老爹果然不失約,準時上門取貨。他兩手朝后一別,不慌不忙地先把一百條扁擔粗粗一看,然后一條條上手挑揀,放在肩上試試,騎在胯下壓壓,舉到眼前瞟瞟,磨了大半天,才從中選出一根,自言自語地說:“這根頂好,百里挑一,我只要這一條!”

      老木匠急的頭上冒火,說:“你看這人,胡子都白了,怎么說話不算數(shù)。你定了一百,只買一條,還有九十九根叫我怎么辦?”

      白胡子老爹笑著說:“還有九十九條我也買,今天拿不動,暫時存在你這里,明天一大早來拿。”邊說邊從肩上的錢褡子里倒出銀子,付足了一百條扁擔的錢。接下來又說:“錢是給了,不過,咸菜燒豆腐——有言(鹽)在先,要是這條扁擔經(jīng)不起用,我是要來退貨的。”說罷,將扁擔往肩上一放,頭也不回地走了。

      老木匠碰上這么個怪人,心里發(fā)毛,不曉得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弄得整整一夜不曾合眼。

      天剛亮,老木匠便站到門口往遠處瞟。誰知不看則已,一看下了一跳,原來,在不遠處的狼山頂上,一夜之間,竟然多出了一座四角五層的寶塔,也就是現(xiàn)在的支云塔。

      老木匠一直等到日上頭頂,白胡子老爹也沒來。后來才聽說,水淹泗州城,大圣菩薩從那里挑來這座寶塔,鎮(zhèn)在狼山頂上。挑塔用的扁擔,正是向老木匠買的“百里挑一”的那條。老木匠當然不敢多拿大圣菩薩的錢,和三個兒子一合計,用余下的九十九條扁擔做料,打了一張“隨緣樂助”的錢柜,給燒香拜菩薩的善男信女丟香錢用;又把多余的錢施舍給了狼山廟里的和尚,給他們修佛殿,塑神像。

      從此以后,老木匠的名聲更大了。人人都說他家做的扁擔“貨真價實不摻假”。前來找他家做的扁擔的人都恨不得擠破了門框子,整個圩子里的年輕人都跟他學藝,做扁擔。久而久之,全圩塘都以做扁擔為生,于是,“扁擔圩”的名聲就這樣叫開了。

      夢贈神醫(yī)刀

             一年秋上頭,天氣還是那么燥熱。在狼山腳下的通向長江的清水河畔,有四五個扎著翹天“龜兒尾”,胸前戴著花布兜兜的孩子,撅著光屁股,圍著一個年歲稍大的孩子。這孩子打著赤膊,正替一只跌斷腿的癩蛤蟆接骨,他油光光的前額上,滾著黃豆粗的汗珠兒......

             這孩子名叫陳三,外號小神醫(yī),是一個聰明絕頂?shù)呢髢侯^,自幼愛上了醫(yī)藥這一門,按老醫(yī)生的指教,經(jīng)常在小動物身上作試驗,醫(yī)瘡治傷。

             這天大早,小陳三正在長江邊叉魚,看到一只斷腿的癩蛤蟆,傷處在一滴滴地流著鮮血,顯得怪可憐的。小陳三動了惻隱之心,找到了“接骨草”擠了汁,為癩蛤蟆治傷。

             只見陳三小心翼翼地涂上碧綠的藥液,然后整理好斷折的碎骨,再用一指寬的白絹裹住傷口,過了一會,癩蛤蟆就能活動著傷腿慢慢的向前爬了,爬幾步,休憩會,又繼續(xù)朝前爬。一群孩子尾隨在癩蛤蟆的后面,仿佛在為的吆喝聲。折騰了約兩個小時,癩蛤蟆又重新爬回河中。

             說起這癩蛤蟆,這可不是普通的蛤蟆,而是天上的蛤蟆大仙,出來玩耍不慎跌斷了后腿,眼看難以返回仙宮,幸虧被陳三搭救。

             這天晚上,皓月如鏡,照得房里屋外亮晃晃一片。正酣睡的陳三,猛然讓人推醒,一對圓滾滾的眼珠凸出框外,閃著慈祥的目光,一張扁平的嘴巴很大,笑瞇瞇地朝小陳三說:“好孩子,老漢近來身體挺不舒服?!闭f著請小陳三治療,小陳三為老人切了脈,又看著滿身疙瘩的老人,不見有什么病癥,于是直截了當?shù)卣f:“老伯伯別嫌我口快,你不像當世的人。怎么六脈不通,連血液也是冰冷的?”

             老人一驚,不住地點頭,非常佩服。陳三繼續(xù)說:“如果老人家滿身的肉疙瘩愿意獻出的話,小侄刮下冶煉,亦是極好的靈丹妙藥......”疙瘩老人聽其一說,便是佩服,張開大嘴說:“不愧是小神醫(yī),果真名不虛傳,哈哈哈......”說著,雙手將一把閃亮的小刀,恭恭敬敬地交給了小陳三,并吟了一首偈語詩:

                                      通州城外小神醫(yī),

                                      治我嬌嬌志不移。

                                      饋贈一把神醫(yī)刀,

                                      醫(yī)瘡治癤險化夷。

             吟完,驀然間,化成一道光,就再無蹤影了。

          之后,陳三取名陳實功,號毓虛,一心學醫(yī),尤其是外科頗有造詣,為祖國醫(yī)師史,留下了燦爛的篇章。

       

      曹公祠和倭子墳

             到狼山去的路上,有兩處地方很出名:一處叫倭子墳;另一處叫曹公祠。它們都與曹頂有關系。曹頂是通州有名的抗倭民族英雄。他老家在余西場,那里僅靠海邊,是個只長鹽蒿不長糧、窮得嗒嗒滴的苦地方。曹頂從小死了娘,跟爺在別人家?guī)烷L工,生得聰明頑皮、膽大過人,游水打架、爬樹攀高,是拿手好戲。那時常鬧海匪倭亂,鹽戶漁民為防身自衛(wèi)、護村守家,不得不練幾路拳棒,學幾套武術。小曹頂跟在后頭,沖拳踢腳,使刀弄棍,偷看偷學,練就一身好功夫。再說曹頂長相倒也一般,只是有一處與眾不同:別人家頭發(fā)窩里通常都是一圈頭頂,雙頭頂已經(jīng)不多,可他卻有三個頭頂,排成“品”字形,好像是銅鼎上的三只腳,人人見了都說奇怪。有人說這伢兒不是凡人,有人料他日后定有大出息。他本來有個名字,但別人全喊他“頂兒”,時間一長,他索性改名曹頂。

      光陰如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眼功夫曹頂已長大成人。他身高力大腰圓榜粗,挑擔不換肩,推磨賽老牛,加上武藝超群,膽大包天,見義勇為,敢說敢當,成了余西廠一帶頭名勇士。

             嘉靖年間倭寇入侵,通州沿海城鄉(xiāng)長受騷擾,百姓日夜擔驚受怕。曹頂是個血性男孩,怎肯坐視不管。他應募入府,到江南水師當了一名兵卒,只因作戰(zhàn)勇敢,屢立戰(zhàn)功,不久升任戰(zhàn)船頭目。

      戰(zhàn)事結(jié)束,曹頂離開水師,回到通州,閑著沒事,該行開了面店,專做切面生意。他切的面又細又長,煮起來不爛不糊,深受買主歡迎。逢到有人過生日祝壽,不論遠近,都到他店里來買。

      過了幾年安定日子,通州沒有戰(zhàn)事。一年初夏,有倭寇從海邊登岸,沿路燒殺奸淫,擄掠搶奪,老百姓都往通州方向逃難了。這天,曹頂正在家門口打磨刀,忽見路上有難民涌來,慌慌張張,哭哭啼啼。他提刀在手,打聽明白,不由得怒從心中起,大吼一聲:“倭寇敢來送死待我上去,殺他個人仰馬翻,片甲不留,以解心頭之恨!”說罷取來搟面長杖,扎在刀柄上,切面刀頓時改作長柄大刀;又用左手試模刀口,看它是否鋒利,誰知手指剛儲刀刃,四指竟折落。曹頂哈哈大笑,割下一塊衣襟裹住傷口,張嘴一聲響哨,戰(zhàn)馬應聲飛奔而來。曹頂飛身上馬,流星般迎著倭寇奔去。

      曹頂死后,通州百姓悲痛萬分,失聲痛哭,全城為他送葬,人們將他和戰(zhàn)馬的遺體埋葬在通往狼山的路中間,石墓上塑了他躍馬提刀、出征上陣的神像。神像面對狼山,正朝大江,怒目圓睜,威風凜凜,似乎仍在警惕地注視著前方,隨時準備殲殺犯境倭寇。仔細看時,曹頂左手果然缺少四指,這是他試刀時落的。曹頂墓后,有一廟宇,叫曹公祠,香火極旺,如今廟已拆除,但地名未改。當年人們還將曹頂殺死的倭寇尸體聚攏,堆成一座墳,就是倭子墳。

      駱賓王詠詩

      講述:王美泉

      記錄:嚴金鳳

      1963年2月采錄于閘西鄉(xiāng)王宅

      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助徐敬業(yè)討伐武則天,兵敗之后,史稱“下落不明”。其實其真尸卻葬于狼山,通過地方志的查閱和民間口頭輾轉(zhuǎn)的傳說,相互“印證”還是吻合的?,F(xiàn)駱賓王墓葬于狼山山門間,石碑鐫刻氣勢雄奇,吸引了不少游人追溯其史。

      當年武后掌權,改國號“周”,自封天后武曌,原先那班李唐舊臣,心里十分不滿,八路英豪紛紛揭竿起義,其中以徐敬業(yè)等為“首領者”最為激烈,因“四大才子”駱賓王撰寫的《討武曌檄文》,措辭嚴謹,將武則天的丑聞傳播天下。

      事后,周文朝的耳目,紛紛稟告了武后,武則天閱其檄文,非常欽佩駱賓王的奇才,但又惱羞成怒,斥責駱賓王竟敢在“老虎頭上拍蒼蠅”,遂下令追捕駱賓王。徐敬業(yè)兵敗揚州后,駱賓王倉促焚毀書札文件,只好在江都偷渡,倉皇逃往海陵(今泰州市)準備上扁舟,順流東下,轉(zhuǎn)道通州,外投高麗。誰知狂風怒吼,濁浪滔天,駱賓王“阻風遺山口中”。

      那時的遺山,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狼山,當時尚在長江中的沙灘里,潮漲時四周江水滔滔;落潮時,小半個山麓又與陸地毗鄰,山中有十來個身披袈裟的和尚。住持僧這天正在大菩薩龕前合掌打坐,默默地向佛祖敬獻虔誠,猝然間從殿外進來一個村夫裝束的大漢,手持四炷“方香”,態(tài)度極為虔誠,嘴里不停地念著阿彌陀佛,幾乎一步一叩首。住持聞聽其聲,斜目細看,只見香客面如滿月,眉目清秀,氣度不凡,唯神情凄楚,不時舉目環(huán)顧左右。

      住持心里不禁一怔,轉(zhuǎn)首問道:“香客來自何處?祈求何事?”

      香客忽而說:“是經(jīng)商失利,盤纏用光了而走投無路?!焙龆f:“是投親訪友,尋不到門戶?!边B籍貫都回答得牛頭不對馬嘴。住持見過世上不少的不速之客,再“聽其言,察其色,觀其行”,估猜有些來路不明,但又不好直言說明,只好故意地嘆道:“哎!真是世道荒亂,一切正人君子也隱名埋姓,連籍貫也不敢披露,談吐語無倫次,哎!阿彌陀佛。”說罷閉目養(yǎng)神,故意不跟“香客”搭訕。

      駱賓王正在驚慌之中,容易疑神疑鬼,誤以為老和尚早已看出了破綻,認出了他的“廬山真面目”。于是趕快“撲”一聲朝蒲團上一跪,匍匐于地道:“有罪弟子駱賓王,正是從京師而來,務請法師周旋海涵,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以保佑如來弟子的蟻命。

      住持僧聽說是駱賓王,嚇得根根骨頭也抖動起來,因為武后緝拿逃犯駱賓王的榜文早已行到通州,并在江口要塞周密部署,還懸燈江面,夜間亮如白晝,不要說是人,即使變成魚蝦也難逃出江口。住持僧面對面前的逃犯,怔了半天,方想出了兩全其美的計策,既可保存自己不被武則天當成“嫌疑犯“,還拯救了一條人命。躊躇再三,勸慰駱賓王”削發(fā)為僧“,以此來掩蓋眾人耳目,暗地使自己逃脫罪責。駱賓王正在進退維谷之際,只要能保全性命,當然滿口允諾,因此就隱姓埋名在狼山做了和尚,潛藏下來。

      武后絞盡腦汁未抓到駱賓王,一直耿耿于懷,于心不甘,派出密探,三番五次從狼山到長江口,嚴加搜捕,并降旨:凡來往船只均要在桅桿上懸掛一盞桅燈。當時江北百姓,不明武后本意,誤當是天后娘娘賜燈與民同樂呢。

      后來,據(jù)說駱賓王返回過老家浙江義烏,在路過杭州靈隱寺時,還遇見過唐代詩人宋之問。說是某日傍晚,皓月當空,宋之問見飛來峰頗有所感,詩興隨發(fā),便賦詩云:

      鷲嶺郁岧峣,龍宮隱寂寥。

      詩人正用次兩句描繪身臨其境的眼前美景,上兩句因一時沖動所致,底下尚不曾續(xù)吟出來。而駱賓王寄人籬下,已經(jīng)數(shù)月不敢吟詩作賦,這時聞聽宋之問作詩,也就補上了兩句:

      樓觀滄海月,問聽浙江潮。

      駱賓王一續(xù)詩,又促使宋之問的詩興大發(fā),便一起呵成,詠齊了全篇: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捫籮登塔遠,刳木取泉遙。云薄霜初下,冰輕葉未凋;待入天臺路,看余渡石橋。

      可是當宋之問吟完,去尋駱賓王時,駱賓王早已“識相“取道匆匆返回了狼山,直到晚年病死。

      徐敬業(yè)的兒子李絅,遵照父囑,代為收殮,葬于原南通北濠的黃泥口,并在墓碑上刻上“唐駱賓王之墓“的字樣,據(jù)志書載:直到明正德九年(1514年)南通城東曹姓鄉(xiāng)民掘地得碑,題石曰:“駱賓王之墓”,啟棺見一人衣冠如新,曹某驚訝,隨封以土,取其石而歸。俱“察覺乃碎”其石,直到乾隆十三年(1784年)由通州董權文巡訪到此掘土,見原墓石有“唐駱”兩字,而且“唐”字未受損害,“駱”字中間已經(jīng)模糊,足見其不誤,而后移葬狼山,一直至今。

      治水濟世人

      講述:管勁丞  64歲  文史專家

      記錄:愚夫

      1960年采錄

      南通通州濱江臨海。東邊是黃海。每年陰歷七八月,刮東北風,海潮大起。大潮來時,排山倒海,海水洶涌,倒灌內(nèi)河,河滿水漲,淹沒良田。州城西南邊是大江,每當汛期,沿江圩塘各村家家戶戶,房屋田園盡在水中。即便是城東的老岸田,也會漲起一兩尺深的水。

      張謇每當看到潮水侵襲、房屋倒塌、家破人亡、良田被毀等慘狀,都深感痛心疾首,徹夜難眠。一天,他來到書房,隨意拿起一本線裝古書《山海經(jīng)》翻閱。當他看到“大禹治水”的故事時,突然拍案叫好。隨從人員嚇了一跳,趕緊跑進房內(nèi)詢問何事。張狀元當即說道:“禹王能治水,我張謇為何不能呢?”于是吩咐隨從邀請城里的官員、知名人士及商界頭目立即開會,共商沿江沿海治水事宜。來人一致同意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同心協(xié)力治水,變水害為水利,為通城老百姓子孫萬代造福。

      為了治水工程之事,張謇親自趕赴上海,找朋友相商。有個朋友向他推了一位水利專家。此人名叫亨利.特萊克,是荷蘭籍的水利工程師。于是,張謇聘請?zhí)厝R克來到南通,請他擔任南通保坍會駐會工程師。張謇和特萊克一連數(shù)日,不辭勞苦,奔波于江岸海濱,實地勘察。然后,特萊克根據(jù)水情,制訂了“塘柴木墊沉石法”,在天生港至姚港十幾公里的江岸邊,構(gòu)筑水楗十二條,“分殺水勢”,有效地減緩了潮水對江岸的沖擊,穩(wěn)定了南通江岸線。同時,張謇又采納了特萊克的建議,組織人力、籌措資金,將江堤“皇岸”填土磊石加固,興建了唐家炸、西被閘、陸洪閘以及東海邊的九門閘,遂使江海大地旱澇保收,成為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xiāng)、崇川福地。

      一九一九年盛夏,特萊克不幸染上霍亂,病逝于南通,年僅二十九歲。特萊克死后,歸葬于劍山南麓,張謇親自書題“荷蘭水利工程師特萊克君之墓”的墓碑,又在墓表中給予高度的評價:“君于南通,譽永世兮。”

      由于張謇治水有方,成效卓著,民國政府成立后,請他主持江蘇全省的水利建設。在此期間,天降傾盆大雨,高郵湖、洪澤湖湖水猛漲,沿湖一帶洪水泛濫。后來,大水曾破了高寶大堤,里下河地區(qū)盡成澤國。在這緊急關頭,張謇和韓紫石冒雨來到高郵、邵伯、寶應、淮安、興化、東臺、鹽城等地視察。當他倆乘船來到興化重災區(qū)時,只見汪洋一片,韓紫石談到:“天連水,水連天,天水一色。”張謇看到水面上漂浮著不少大人、小孩的尸體。含淚答道:“人和魚,魚和人,人魚難分?!庇谑钱敿磳ν械墓賳T下令,立即組織人力、舟船搶救落水災民,安排百姓生活。他倆回到泰州,聯(lián)名通電全省各地,動員民眾捐獻錢物,救濟災區(qū)。在他倆的主持下,一方面撥款疏浚河道,開壩挖河,把洪水排入東洋大海;另一方面提供物資,恢復災區(qū)百姓的生活與生產(chǎn)。由于張謇治水有功,全國各大報紙紛紛報道他的業(yè)績。張謇成了人們心目中一位大禹式的治水英雄。后來張謇擔任農(nóng)商總長,各界人士又一致推舉他兼任全國水利總裁。

       

      无码人妻丝袜在线精品视频,亚洲国产成人自精在线,av片免费在线观看不卡,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